外债及跨境担保如何选择
发布时间:
2022/10/14 20:09
外币外债和人民币外债账户的开立要求略有不同,依据(汇发〔2019〕28号)文,取消限制外币外债开户个数,由变为,但目前多笔外币外债尚不能共用一个账户。人民币外债的账户个数限制已经放开了。
同时,探索跨境融资便利化的个案模式。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对跨境融资的时点、规模及渠道模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表示,在要求外债资金使用原则上必须在经营范围内真实、自用的同时,确需超过便利化额度上限,但发展前景好且属于国家重点支持行业或领域的企业申请试点的,可以探索以逐笔办理外债签约登记,在外债合同中明确实际融资需求,且经个案集体审议作出决定的模式,提高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措施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不仅对高新企业外债便利化提额扩容,监管部门还鼓励和支持针对不同跨境融资需求,提供各具特色的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业务模式。
比如,作为分析仪器细分市场隐形的,位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海洋科技创业园,专注于推广和研发前沿的元素分析测试解决方案。当了解到该公司急需筹集美元资金从国外采购高新技术产品时,不仅主动推介了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业务,而且根据其境外融资实际需求,量身定制了三笔不同期限、不同额度的外债便利化融资方案,最终从境外非股东非关联方企业处融到了无须抵押担保且可循环使用的外债资金,以综合化、定制化的跨境融资便利化服务方案,确保了客户的外币资金购货需求。
跨境融资方面,通过探索非金融企业外债登记、试点高新技术企业500万美元外债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等举措,降低企业融资门槛、缩短跨境融资审批时限;2021年,共办理外债登记480亿元,合作推出等信用贷款产品、户均贷款金额约400万元。通过持续推动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试点,将传统贸易融资审批时限由1-2天缩短至15分钟内,极大便利进出口企业贸易融资。通过推进关税保证保险、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担保等试点,重点破解进出口企业融资增信问题;2021年,试点业务备案的重庆属地企业担保额度近2亿元。
近年来,不断拓展企业跨境融资渠道,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2018年3月,在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外债便利化试点,允许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
企业办理外债登记,且可以在外债登记额度内多次借用外债,循环使用外债资金,大大简化了企业办理跨境融资业务的流程,但同时也对银行为企业办理跨境融资业务的展业能力和审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外债的注销登记原是由企业到所在地办理,依据(汇发〔2019〕28号)要求,外债注销登记改由所属外汇分局()辖内银行办理。
虽然目前企业的外债签约登记还是采用逐笔登记,但2019年印发(汇发〔2019〕28号)已开始开展外债登记改革:
试点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2018年3月,在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外债便利化试点,允许中小微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不受净资产规模较小的限制。此后,逐步将该试点扩大至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及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广东及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9个省(市)区域,并进一步提高北京市中关村科学城海淀园区的外债便利化水平。试点政策有利于企业跨境融资、增加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有力促进了试点地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壮大。
4月,发布并实施了,支持和鼓励注册地在自贸区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工艺先进、市场前景良好、净资产规模较小、全口径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低于等值500万美元的创新型企业,在不超过等值500万美元的核定额度内自主借入外债。
试点区域内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境外放款、外债、跨境担保、境外上市、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境外套期保值等外汇业务登记可直接由辖内银行办理,并简化相关材料要求。
(六)改革外债管理方式。外债登记试点范围扩大至北京自贸区。允许非金融企业从外债管理模式调整为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模式,给予企业更多跨境融资选择权。放宽非金融企业跨境融资币种要求,允许非金融企业外债签约币种与提款币种和偿还币种不一致。简化外债账户管理,支持非金融企业多笔外债共用一个外债账户,节约企业开户和账户管理成本。
以来,转变监管理念,不断简政放权,推进外债登记管理改革,探索外债登记、外债登记改由银行办理等试点,取消外债账户开户数量限制,多措并举为企业提供跨境融资便利、降低融资成本,帮助缓解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切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据了解,按照以往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中小微企业可借用的外债往往无法满足实际融资需求。而根据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政策,高新技术和企业在不超过等值1000万美元额度内可以自主借用外债,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实际运营需求。
列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措施减少了企业业务办理。例如,将企业外债注销登记下放银行办理。改革后,企业可直接在所在地附近银行办理外债注销登记,降低企业往返的业务办理时间;开展外债登记试点。外债登记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无需再分币种、分期限、分债权人逐笔到办理外债登记,并同步允许企业灵活调整借债模式和放宽外债借、用、还币种限制等等。
在跨境融资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普遍会遇到为增信而采取的跨境担保行为,除了企业保证担保、保证金等形式的跨境担保,还有一种常见的物权担保,即不动产抵押或动产、权利质押产生的跨境担保业务。当前国家频频出台跨境贸易和投融资高水平发展新政策,而外债、融资性内保外贷、境外发债等被高度重视的跨境融资业务就是跨境抵(质)押最常见的应用场景。跨境抵(质)押对一笔跨境融资能否成功办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围绕跨境抵(质)押管理要点、流程及风险问题一一展开解析。
非金融企业可自主选择外债、跨境担保、境外放款等业务中签约、流入、流出各环节币种,鼓励在跨境贸易投融资中使用人民币。
近日,在的指导下,成功为盎锐(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总额850万美元的外债便利化试点业务。这是今年5月发布企业开展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的通知》后,上海首笔高新技术和企业便利化外债签约登记。
在跨境融资方面,重庆通过探索非金融企业外债登记、试点高新技术企业500万美元外债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等举措,降低企业融资门槛、缩短跨境融资审批时限;2021年,共办理外债登记480亿元,合作推出等信用贷款产品、户均贷款金额约400万元。
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内容转发自互联网,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service4006@300.cn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上一篇:
下一篇: